會計新知/分割遺產繼承爭議的關鍵
[ 2011/06/09 16:44 | by henry ]
【2010/01/01 經濟日報╱卓隆燁(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 】
卓隆燁/提供
因應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及金融商品多樣化之潮流,並配合「輕稅簡政」整體稅制改革目標,政府去(98)年1月21日大幅增修遺產及贈與稅法21條重要條文。增修要點包括配合調整稅率結構、提高免稅額、改進繳納制度、處罰合理化、彌補地方財源及配合相關規定等。
這次修法符合大多數社會大眾的企盼,除可有效降低租稅規避誘因、提升納稅依從度、促進資金回流及資本運用效率,對整體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正面效益,更落實租稅中立原則,改善租稅對投資環境疑慮,使得我國租稅理念與國際同步接軌。
遺產稅法增修內容雖對實物抵繳做更完整規範,然繼承人完納遺產稅確保其分割遺產繼承尚有可討論之處。
部分繼承人按其法定應繼分繳納遺產稅款,並辦竣不動產之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後,若其他繼承人仍未繳清稅款,是否得免就已按應繼分繳納稅款之繼承人財產強制執行?
我國遺產稅制係採總遺產稅「先稅後分」制度,以被繼承人所遺留全部遺產為課徵標的,先依法課徵遺產稅後,再分割遺產。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相關規定,遺產稅未繳清前,不得分割遺產、交付遺贈或辦理移轉登記。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有二人以上時,對於應納遺產稅額應負共同繳納義務,部分繼承人雖然已按其法定應繼分繳納遺產稅,僅得取得稽徵機關核發同意移轉證明書,辦理遺產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並無法因此免除納稅義務人連帶繳納義務。可能導致缺乏租稅客體(共同繳納賦稅義務可能大於繼承人個別依法可繼承遺產)之要件下,繼承人仍須負擔繳稅義務的不合理情形。
如遺產稅改採繼承稅制,以繼承人依其繼承遺產為課稅範圍,個別負擔其租稅義務,或可解決類似困境。
繼承稅的基本理論是對繼承人取得的遺產課稅,亦稱為分遺產稅制,是對遺產的偶然歸屬課徵不勞所得稅捐,又屬以取得遺產為特殊形態的所得稅,亦即在無償取得財產下,國家以稅之形式徵收財產之一部分。此課稅方式以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取得的遺產負擔納稅能力,較符租稅負擔公平性。
遺產稅法增修後,已將原採累進稅制、多重級距的稅率結構,調整為單一稅率。而且遺產稅實物抵繳部分,本次修正明確增訂課徵標的物遺產屬不易變價或保管,或時價下跌財產,其得抵繳稅額以該項財產價值占全部課徵標的物價值比例計算之應納稅額為限,但實物抵繳案件中爭議仍多。
綜觀增修法條本質,實與繼承稅按繼承人所繼承財產價值為課徵依據相近,如明確改採繼承稅制度,以繼承人繼承標的價值為課稅基礎,或可有效消弭分割遺產繼承爭議,增進社會福祉,更符國際潮流。
卓隆燁/提供
因應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及金融商品多樣化之潮流,並配合「輕稅簡政」整體稅制改革目標,政府去(98)年1月21日大幅增修遺產及贈與稅法21條重要條文。增修要點包括配合調整稅率結構、提高免稅額、改進繳納制度、處罰合理化、彌補地方財源及配合相關規定等。
這次修法符合大多數社會大眾的企盼,除可有效降低租稅規避誘因、提升納稅依從度、促進資金回流及資本運用效率,對整體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正面效益,更落實租稅中立原則,改善租稅對投資環境疑慮,使得我國租稅理念與國際同步接軌。
遺產稅法增修內容雖對實物抵繳做更完整規範,然繼承人完納遺產稅確保其分割遺產繼承尚有可討論之處。
部分繼承人按其法定應繼分繳納遺產稅款,並辦竣不動產之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後,若其他繼承人仍未繳清稅款,是否得免就已按應繼分繳納稅款之繼承人財產強制執行?
我國遺產稅制係採總遺產稅「先稅後分」制度,以被繼承人所遺留全部遺產為課徵標的,先依法課徵遺產稅後,再分割遺產。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相關規定,遺產稅未繳清前,不得分割遺產、交付遺贈或辦理移轉登記。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有二人以上時,對於應納遺產稅額應負共同繳納義務,部分繼承人雖然已按其法定應繼分繳納遺產稅,僅得取得稽徵機關核發同意移轉證明書,辦理遺產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並無法因此免除納稅義務人連帶繳納義務。可能導致缺乏租稅客體(共同繳納賦稅義務可能大於繼承人個別依法可繼承遺產)之要件下,繼承人仍須負擔繳稅義務的不合理情形。
如遺產稅改採繼承稅制,以繼承人依其繼承遺產為課稅範圍,個別負擔其租稅義務,或可解決類似困境。
繼承稅的基本理論是對繼承人取得的遺產課稅,亦稱為分遺產稅制,是對遺產的偶然歸屬課徵不勞所得稅捐,又屬以取得遺產為特殊形態的所得稅,亦即在無償取得財產下,國家以稅之形式徵收財產之一部分。此課稅方式以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取得的遺產負擔納稅能力,較符租稅負擔公平性。
遺產稅法增修後,已將原採累進稅制、多重級距的稅率結構,調整為單一稅率。而且遺產稅實物抵繳部分,本次修正明確增訂課徵標的物遺產屬不易變價或保管,或時價下跌財產,其得抵繳稅額以該項財產價值占全部課徵標的物價值比例計算之應納稅額為限,但實物抵繳案件中爭議仍多。
綜觀增修法條本質,實與繼承稅按繼承人所繼承財產價值為課徵依據相近,如明確改採繼承稅制度,以繼承人繼承標的價值為課稅基礎,或可有效消弭分割遺產繼承爭議,增進社會福祉,更符國際潮流。
繼承人得繼承多少遺產?
[ 2011/06/09 16:44 | by henry ]
按民法第1147條規定:「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第1148條規定:「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所謂本法另有規定,係指繼承人為限定繼承或繼承權之拋棄,除非繼承人已進行上揭程序外,自被繼承人死亡開始,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之權利、義務不包括之),即當然的歸屬於繼承人所有,繼承人無庸為任何之表示。依民法第1144條規定「配偶有相互繼承遺產之權,其應繼分(即繼承人得繼承遺產之法定比例),依下列各款定之:
一、與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與他繼承人平均。
二、與第1138條所定第二順序或第三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為遺
產二分之一。
三、與第1138條所定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應繼分為遺產三分之二。
四、無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至第四順序之繼承人時,應繼分為遺產全部。」
故各親等繼承人之應繼分,可概分如下:
【直系卑親屬】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依人數平均分配;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由直系卑親屬按人數平均分配。
【父母】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父母各繼承遺產四分之一,配偶繼承遺產二分之一;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則父母各得遺產二分之一。
【兄弟姊妹】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配偶繼承遺產二分之一,餘二分之遺產一由兄弟姊妹按人數分配;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由兄弟姊妹按人數平均分配。
【祖父母】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祖父母各繼承遺產六分之一,配偶繼承遺產三分之二;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則祖父母各得遺產二分之一。
【無第一至四順位繼承人時】
配偶繼承全部遺產;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則遺產歸屬國家所有。另依民法第1223條規定「繼承人之特留分(即繼承人得繼承遺產之法定最低比例),依下列各款之規定: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二、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三、配偶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四、兄弟姊妹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三分之一。
一、與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與他繼承人平均。
二、與第1138條所定第二順序或第三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為遺
產二分之一。
三、與第1138條所定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應繼分為遺產三分之二。
四、無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至第四順序之繼承人時,應繼分為遺產全部。」
故各親等繼承人之應繼分,可概分如下:
【直系卑親屬】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依人數平均分配;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由直系卑親屬按人數平均分配。
【父母】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父母各繼承遺產四分之一,配偶繼承遺產二分之一;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則父母各得遺產二分之一。
【兄弟姊妹】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配偶繼承遺產二分之一,餘二分之遺產一由兄弟姊妹按人數分配;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由兄弟姊妹按人數平均分配。
【祖父母】
與被繼承人配偶共同繼承時,祖父母各繼承遺產六分之一,配偶繼承遺產三分之二;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則祖父母各得遺產二分之一。
【無第一至四順位繼承人時】
配偶繼承全部遺產;配偶不得繼承時(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則遺產歸屬國家所有。另依民法第1223條規定「繼承人之特留分(即繼承人得繼承遺產之法定最低比例),依下列各款之規定: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二、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三、配偶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四、兄弟姊妹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三分之一。
民法遺產繼承-如何刊登報紙
[ 2011/06/09 16:43 | by henry ]
民法繼承篇,民法繼承篇修正條文,民法繼承篇修正,民法繼承篇條文,民法繼承篇施行法,民法繼承篇法條,民法繼承篇施行細則,最新民法繼承篇,民法繼承篇修法
如何辦理限定繼承
壹、意義
限定繼承乃繼承人限定以因繼承所得的遺產,償還被繼承人債務之意思表示。 其責任僅限於遺產而已,雖被繼承人之債務超過遺產,繼承人亦無須以其自己 之固有財產為清償。(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
貳、期間
一、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三個月期間。
1. 為限定之繼承者,應於繼承開始時起,三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
2. 前項三個月期限,「法院」因繼承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
3. 此三個月之起算點,為「繼承開始時」。至於繼承人是否知悉繼承開始,則在所不問。
二、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第七項:二個月期間。
1.因他人之拋棄繼承而應為繼承之人,其限定繼承時,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起二個月內為之。
2.其起算點,為「自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與之一般情形有所不同。
三、方式
限定繼承雖係保護繼承人而設,但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影響甚大,自不能不規定其為一種「要式行為」。
(一) 開具遺產清冊 「遺產清冊」乃記載非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之一切權利義務之簿冊,亦即就遺 產所編製之財產目錄之謂。因為限定繼承係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為限,償還被 繼承人之債務,則被繼承人之積極財產及消極財產如何,自應明確登載,使法院及利害關係人得以明瞭其情形,從而予以監督。
「遺產清冊」應記載被繼承人之財產狀況及繼承人已知之債權人、債務人。
(二) 呈報法院
1.此之『法院』,依非訟事件法第 141 條規定,係指由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
2.除開具遺產清冊外,尚須將其意思表示呈報於法院,如此始能鄭重其事,而且公示催告程序,亦非經由法院不可。
繼承人為陳報時,應於陳報書記載下列各款事項:
(1).陳報人。
(2).被繼承人知姓名及最後住所。
(3).為限定繼承之意旨;如有其他繼承人者,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及住、居所。
3.法院受理限定繼承之呈報時,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於一定期限內(此一定期限不得在三個月以下)報明其債權。(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
四、效力
1.繼承人負有限責任限定繼承之繼承人雖繼承被繼承人之全部債務,但僅以其繼承所得之積極財產為限度,負其清償之責,而不以自己固有財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僅負「有限責任」,且為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任」。
2.財產分離的效果 限定繼承既僅以其繼承所得之積極財產為限度,而償還繼承債務之態樣,則繼 承財產與繼承人固有財產,即應予以嚴格分離,是故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為限定繼承者,其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此為限定繼承之特徵。
3.共同繼承人視為「同為限定繼承」 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繼承人有數人,其中一人主張為限定繼 承時,其他繼承人視為同為限定之繼承。此對其他繼承人並無任何不利益。
五、遺產之清算
(一)公示催告
1.繼承人為限定繼承之呈報後,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規定,法院應即開 始公示催告程序公告,依民事訴訟法所定公示催告程序規定以裁定方式為之,聲請人於收受裁定後,依裁定所定之期間內登載公報、新聞紙或其他相類 之傳播工具,如未依所定期間內登載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民事訴 訟法第五百四十二條)。該公示催告之內容係記載聲請人、申報權利之期間及在期間內應為申報之催告、因不申報權利而生之失權效果、法院。
2.關於申報權利期間,民事訴訟法第五百四十三條規定固為二個月以上,但為保護繼承債權人及受遺贈人之權利,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特別規定不得 在三個月以下,此部分應優先適用。
(二)依法定程序清償債務、交付遺贈
1.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限定繼承人在前述公示催告債權所定之一 定期限內,不得對於被繼承人之任何債權人償還債務,以確保繼承債權人之公平受償,因此,若公示催告程序期限已滿,自應依法定程序清償債務、交付遺贈。
2.清償交付之順序
(1)有優先權之債權:指依法律規定對遺產有優先受償權之債權而言,如抵押權、留置權等。此等權利無須於所定之一定期限內報明其債權,惟行使優先權之結果,就特定遺產不能受完全之清償時,其未能受償之殘餘債權, 即與普通債權無異。
(2)普通債權:於所定之一定期限內屆滿後,繼承人對於該一定期限內報明之債權及雖未依限報明但為繼承人所已知之債權,於清償有優先權之債權後,如有剩餘遺產,均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分別償還之。
(3)遺贈之交付:依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條規定,繼承人非依所述償還債務後,不得對受遺贈人交付遺贈。惟僅限「遺贈」,若係被繼承人生前之贈與,則應解為普通債權之一,而有之適用。
(4)未依期限報明債權而又為繼承人所不知者,則該債權人,僅得就剩餘財產行使其權利(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條)。
(三)違反清算程序之賠償責任(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條)
1.繼承人違反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至第一千一百六十條之規定,致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有損害者,應負賠償之責。
2.前項受有損害之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得請求返還不當受領之數額,以符合公平償付之意旨。其請求權行使之期間,為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定之一般期間(即十五年)。
98年5月22日民法繼承編修正要點
壹、前言我國民法繼承編有關繼承制度,原以概括繼承為原則,限定、及拋棄繼承為例外;惟各政務機關未盡教化責任,部分民眾礙於無知致父債子償,迭引發社會問題,故於98/05/22立法院三讀:一、全面改採以限定繼承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二、對於代位繼承人、繼承保證債務、及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或未同居共財致不知繼承債務之存在者,認有特別保障之必要,明訂如顯失公平時得溯及既往,但已清償者不得請求返還。
貳、98/05/22增修重點
一、繼承制度改採限定繼承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之債務,以繼承所得之遺產為限,負連帶清償責任。惟為避免債務人以生前贈與減少遺產,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前二年自被繼承人處受贈財產者,該財產仍視為遺產。民法第 1148 條第2項、1148條之1、1153條。(按原僅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債務三者採限定繼承)
二、遺產之清算程序
(一)開具遺產清冊:繼承人應於知悉得為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得延展)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法院亦得於訴訟、非訟程序中依職權,或依債權人聲請命其提出。
(二)公示催告: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訂三個月以上期間命債權人報明債權,未到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到期。
(三)分配償還:公示催告期滿,就已知之債權及已陳報之債權,按優先順位及債權比例實行分配,償還債權人。
(四)繼承人未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仍應以遺產為限,按優先順位及債權比例實行分配,償還債權人。
(五)違反1162之1(即四)之規定者,如致債權人應受償而未受償者,債權人得就未受償部分對該繼承人行使權利,不受遺產之限制。但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者,不在此限。民法第 1156條、1156條之1、1157、1159條、1162之1、1162之2。
三、不得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之情形繼承人如有下列情形,不得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
(一)隱匿遺產情節重大。
(二)於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情節重大。
(三) 意圖詐害被繼承人債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民法第 1176條
四、由繼承人繼續履行繼承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之情形:(即溯及既往)
(一)繼承在98/05/22前開始,未逾限定繼承期間且未為蓋括繼承之表示、或拋棄繼承者,自修正施行日起,適用修正後之規定。
(二)繼承在98/05/22前開始,繼承開始前已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債務。
(三)繼承在98/05/22前開始,繼承人係依民法第1140條規定代位繼承。
(四)繼承在98/05/22前開始,繼承人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或未同居共財,繼承開始時無法知悉繼承債務之存在,致未能於法定期間限定或拋棄繼承。
民法繼承編第1之3條(按原僅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債務三者,由其繼續履行繼承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得溯及適用)
民法繼承編修正條文
民國 98 年 6 月 10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800142881 號令修正公布第 1148、1153、1154、1156、1157、1159、1161、1163、1176 條條文;增訂第1148-1、1156-1、1162-1、1162-2 條條文;刪除第 1155 條條文及第二章第二節節名
第 1148 條 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第1148-1條 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二年內,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該財產視為其所得遺產。前項財產如已移轉或滅失,其價額,依贈與時之價值計算。
第 1153 條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另有約定外,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之。
第 1154 條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
第 1155 條 (刪除)
第 1156 條 繼承人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前項三個月期間,法院因繼承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已依第一項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者,其他繼承人視為已陳報。
第1156-1條 債權人得向法院聲請命繼承人於三個月內提出遺產清冊。法院於知悉債權人以訴訟程序或非訟程序向繼承人請求清償繼承債務時,得依職權命繼承人於三個月內提出遺產清冊。前條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於第一項及第二項情形,準用之。
第 1157 條 繼承人依前二條規定陳報法院時,法院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於一定期限內報明其債權。前項一定期限,不得在三個月以下。
第 1159 條 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所定之一定期限屆滿後,繼承人對於在該一定期限內報明之債權及繼承人所已知之債權,均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以遺產分別償還。但不得害及有優先權人之利益。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時未屆清償期之債權,亦應依第一項規定予以清償。前項未屆清償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已到期。其無利息者,其債權額應扣除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所定之一定期限屆滿時起至到期時止之法定利息。
第 1161 條 繼承人違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至第一千一百六十條之規定,致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有損害者,應負賠償之責。前項受有損害之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繼承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不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
第1162-1條 繼承人未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之一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者,對於被繼承人債權人之全部債權,仍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以遺產分別償還。但不得害及有優先權人之利益。前項繼承人,非依前項規定償還債務後,不得對受遺贈人交付遺贈。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時未屆清償期之債權,亦應依第一項規定予以清償。前項未屆清償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已到期。其無利息者,其債權額應扣除自清償時起至到期時止之法定利息。
第1162-2條 繼承人違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條之一規定者,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得就應受清償而未受償之部分,對該繼承人行使權利。繼承人對於前項債權人應受清償而未受償部分之清償責任,不以所得遺產為限。但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在此限。繼承人違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條之一規定,致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有損害者,亦應負賠償之責。前項受有損害之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繼承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不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
第 1163 條 繼承人中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主張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第二項所定之利益:一、隱匿遺產情節重大。二、在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情節重大。三、意圖詐害被繼承人之債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
第 1176 條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為繼承之人。第二順序至第四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與配偶同為繼承之同一順序繼承人均拋棄繼承權,而無後順序之繼承人時,其應繼分歸屬於配偶。配偶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與其同為繼承之人。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因他人拋棄繼承而應為繼承之人,為拋棄繼承時,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起三個月內為之。
如何辦理限定繼承
壹、意義
限定繼承乃繼承人限定以因繼承所得的遺產,償還被繼承人債務之意思表示。 其責任僅限於遺產而已,雖被繼承人之債務超過遺產,繼承人亦無須以其自己 之固有財產為清償。(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
貳、期間
一、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三個月期間。
1. 為限定之繼承者,應於繼承開始時起,三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
2. 前項三個月期限,「法院」因繼承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
3. 此三個月之起算點,為「繼承開始時」。至於繼承人是否知悉繼承開始,則在所不問。
二、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條第七項:二個月期間。
1.因他人之拋棄繼承而應為繼承之人,其限定繼承時,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起二個月內為之。
2.其起算點,為「自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與之一般情形有所不同。
三、方式
限定繼承雖係保護繼承人而設,但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影響甚大,自不能不規定其為一種「要式行為」。
(一) 開具遺產清冊 「遺產清冊」乃記載非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之一切權利義務之簿冊,亦即就遺 產所編製之財產目錄之謂。因為限定繼承係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為限,償還被 繼承人之債務,則被繼承人之積極財產及消極財產如何,自應明確登載,使法院及利害關係人得以明瞭其情形,從而予以監督。
「遺產清冊」應記載被繼承人之財產狀況及繼承人已知之債權人、債務人。
(二) 呈報法院
1.此之『法院』,依非訟事件法第 141 條規定,係指由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
2.除開具遺產清冊外,尚須將其意思表示呈報於法院,如此始能鄭重其事,而且公示催告程序,亦非經由法院不可。
繼承人為陳報時,應於陳報書記載下列各款事項:
(1).陳報人。
(2).被繼承人知姓名及最後住所。
(3).為限定繼承之意旨;如有其他繼承人者,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及住、居所。
3.法院受理限定繼承之呈報時,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於一定期限內(此一定期限不得在三個月以下)報明其債權。(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
四、效力
1.繼承人負有限責任限定繼承之繼承人雖繼承被繼承人之全部債務,但僅以其繼承所得之積極財產為限度,負其清償之責,而不以自己固有財產償還被繼承人之債務,僅負「有限責任」,且為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任」。
2.財產分離的效果 限定繼承既僅以其繼承所得之積極財產為限度,而償還繼承債務之態樣,則繼 承財產與繼承人固有財產,即應予以嚴格分離,是故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為限定繼承者,其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此為限定繼承之特徵。
3.共同繼承人視為「同為限定繼承」 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繼承人有數人,其中一人主張為限定繼 承時,其他繼承人視為同為限定之繼承。此對其他繼承人並無任何不利益。
五、遺產之清算
(一)公示催告
1.繼承人為限定繼承之呈報後,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規定,法院應即開 始公示催告程序公告,依民事訴訟法所定公示催告程序規定以裁定方式為之,聲請人於收受裁定後,依裁定所定之期間內登載公報、新聞紙或其他相類 之傳播工具,如未依所定期間內登載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民事訴 訟法第五百四十二條)。該公示催告之內容係記載聲請人、申報權利之期間及在期間內應為申報之催告、因不申報權利而生之失權效果、法院。
2.關於申報權利期間,民事訴訟法第五百四十三條規定固為二個月以上,但為保護繼承債權人及受遺贈人之權利,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特別規定不得 在三個月以下,此部分應優先適用。
(二)依法定程序清償債務、交付遺贈
1.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限定繼承人在前述公示催告債權所定之一 定期限內,不得對於被繼承人之任何債權人償還債務,以確保繼承債權人之公平受償,因此,若公示催告程序期限已滿,自應依法定程序清償債務、交付遺贈。
2.清償交付之順序
(1)有優先權之債權:指依法律規定對遺產有優先受償權之債權而言,如抵押權、留置權等。此等權利無須於所定之一定期限內報明其債權,惟行使優先權之結果,就特定遺產不能受完全之清償時,其未能受償之殘餘債權, 即與普通債權無異。
(2)普通債權:於所定之一定期限內屆滿後,繼承人對於該一定期限內報明之債權及雖未依限報明但為繼承人所已知之債權,於清償有優先權之債權後,如有剩餘遺產,均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分別償還之。
(3)遺贈之交付:依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條規定,繼承人非依所述償還債務後,不得對受遺贈人交付遺贈。惟僅限「遺贈」,若係被繼承人生前之贈與,則應解為普通債權之一,而有之適用。
(4)未依期限報明債權而又為繼承人所不知者,則該債權人,僅得就剩餘財產行使其權利(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條)。
(三)違反清算程序之賠償責任(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條)
1.繼承人違反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至第一千一百六十條之規定,致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有損害者,應負賠償之責。
2.前項受有損害之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得請求返還不當受領之數額,以符合公平償付之意旨。其請求權行使之期間,為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定之一般期間(即十五年)。
98年5月22日民法繼承編修正要點
壹、前言我國民法繼承編有關繼承制度,原以概括繼承為原則,限定、及拋棄繼承為例外;惟各政務機關未盡教化責任,部分民眾礙於無知致父債子償,迭引發社會問題,故於98/05/22立法院三讀:一、全面改採以限定繼承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二、對於代位繼承人、繼承保證債務、及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或未同居共財致不知繼承債務之存在者,認有特別保障之必要,明訂如顯失公平時得溯及既往,但已清償者不得請求返還。
貳、98/05/22增修重點
一、繼承制度改採限定繼承為原則,拋棄繼承為例外。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之債務,以繼承所得之遺產為限,負連帶清償責任。惟為避免債務人以生前贈與減少遺產,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前二年自被繼承人處受贈財產者,該財產仍視為遺產。民法第 1148 條第2項、1148條之1、1153條。(按原僅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債務三者採限定繼承)
二、遺產之清算程序
(一)開具遺產清冊:繼承人應於知悉得為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得延展)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法院亦得於訴訟、非訟程序中依職權,或依債權人聲請命其提出。
(二)公示催告: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訂三個月以上期間命債權人報明債權,未到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到期。
(三)分配償還:公示催告期滿,就已知之債權及已陳報之債權,按優先順位及債權比例實行分配,償還債權人。
(四)繼承人未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仍應以遺產為限,按優先順位及債權比例實行分配,償還債權人。
(五)違反1162之1(即四)之規定者,如致債權人應受償而未受償者,債權人得就未受償部分對該繼承人行使權利,不受遺產之限制。但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者,不在此限。民法第 1156條、1156條之1、1157、1159條、1162之1、1162之2。
三、不得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之情形繼承人如有下列情形,不得享有限定繼承之利益:
(一)隱匿遺產情節重大。
(二)於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情節重大。
(三) 意圖詐害被繼承人債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民法第 1176條
四、由繼承人繼續履行繼承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之情形:(即溯及既往)
(一)繼承在98/05/22前開始,未逾限定繼承期間且未為蓋括繼承之表示、或拋棄繼承者,自修正施行日起,適用修正後之規定。
(二)繼承在98/05/22前開始,繼承開始前已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債務。
(三)繼承在98/05/22前開始,繼承人係依民法第1140條規定代位繼承。
(四)繼承在98/05/22前開始,繼承人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或未同居共財,繼承開始時無法知悉繼承債務之存在,致未能於法定期間限定或拋棄繼承。
民法繼承編第1之3條(按原僅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債務三者,由其繼續履行繼承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得溯及適用)
民法繼承編修正條文
民國 98 年 6 月 10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800142881 號令修正公布第 1148、1153、1154、1156、1157、1159、1161、1163、1176 條條文;增訂第1148-1、1156-1、1162-1、1162-2 條條文;刪除第 1155 條條文及第二章第二節節名
第 1148 條 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第1148-1條 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二年內,從被繼承人受有財產之贈與者,該財產視為其所得遺產。前項財產如已移轉或滅失,其價額,依贈與時之價值計算。
第 1153 條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繼承人相互間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另有約定外,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之。
第 1154 條 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
第 1155 條 (刪除)
第 1156 條 繼承人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前項三個月期間,法院因繼承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已依第一項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者,其他繼承人視為已陳報。
第1156-1條 債權人得向法院聲請命繼承人於三個月內提出遺產清冊。法院於知悉債權人以訴訟程序或非訟程序向繼承人請求清償繼承債務時,得依職權命繼承人於三個月內提出遺產清冊。前條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於第一項及第二項情形,準用之。
第 1157 條 繼承人依前二條規定陳報法院時,法院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於一定期限內報明其債權。前項一定期限,不得在三個月以下。
第 1159 條 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所定之一定期限屆滿後,繼承人對於在該一定期限內報明之債權及繼承人所已知之債權,均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以遺產分別償還。但不得害及有優先權人之利益。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時未屆清償期之債權,亦應依第一項規定予以清償。前項未屆清償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已到期。其無利息者,其債權額應扣除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所定之一定期限屆滿時起至到期時止之法定利息。
第 1161 條 繼承人違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至第一千一百六十條之規定,致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有損害者,應負賠償之責。前項受有損害之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繼承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不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
第1162-1條 繼承人未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之一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者,對於被繼承人債權人之全部債權,仍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以遺產分別償還。但不得害及有優先權人之利益。前項繼承人,非依前項規定償還債務後,不得對受遺贈人交付遺贈。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時未屆清償期之債權,亦應依第一項規定予以清償。前項未屆清償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已到期。其無利息者,其債權額應扣除自清償時起至到期時止之法定利息。
第1162-2條 繼承人違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條之一規定者,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得就應受清償而未受償之部分,對該繼承人行使權利。繼承人對於前項債權人應受清償而未受償部分之清償責任,不以所得遺產為限。但繼承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在此限。繼承人違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條之一規定,致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有損害者,亦應負賠償之責。前項受有損害之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繼承人對於不當受領之債權人或受遺贈人,不得請求返還其不當受領之數額。
第 1163 條 繼承人中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主張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第二項所定之利益:一、隱匿遺產情節重大。二、在遺產清冊為虛偽之記載情節重大。三、意圖詐害被繼承人之債權人之權利而為遺產之處分。
第 1176 條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為繼承之人。第二順序至第四順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與配偶同為繼承之同一順序繼承人均拋棄繼承權,而無後順序之繼承人時,其應繼分歸屬於配偶。配偶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與其同為繼承之人。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因他人拋棄繼承而應為繼承之人,為拋棄繼承時,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日起三個月內為之。
§遺產繼承之注意事項§
理陽律師事務所是您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的最佳選擇!您知道何謂「限定繼承」嗎?那您知道必須向法院「申報」被繼承人的財產及債務,若未向法院申報,仍可能有嚴重不利之影響嗎?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請找理陽律師事務所!
遺產繼承-如何製作遺囑?
一、自書遺囑,應由立遺囑人親自簽名;由立遺囑人親自書寫;不須見證人;不須公證人。
二、公證遺囑,原則公證人、見證人及遺囑人共同簽名,例外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按指印代之;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見證人二人以上;須公證人。
三、密封遺囑,應遺囑簽名、封縫處簽名;原則遺囑人自寫,例外非本人自寫,陳述繕寫人之姓名住所由公證人、遺囑人、見證人同行簽名;見證人二人以上;須公證人。
四、代筆遺囑,原則遺囑人同見證人全體簽名,例外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按指印代之;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使見證人中一人筆記宣讀講解,須經遺囑人認可;見證人數三人以上;不須公證人。
五、口授遺囑應遺囑人與見證人同行簽名;遺囑人口授由見證人一人將其意旨作成筆錄或將其口授遺囑內容錄音;見證人二人以上;不須公證人。
遺產繼承-拋棄繼承
一、被繼承人死亡證明書或除戶戶籍謄本。
二、要辦理拋棄繼承之人的印鑑證明、戶籍謄本。
三、繼承系統表。
四、拋棄繼承之書面。
五、向因拋棄而成為應繼承之人為通知之證明。
六、民事聲請狀。並向法院聲請備查。
理陽律師事務所提供車禍理賠台中諮詢律師、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債務更生台中諮詢律師、離婚諮詢台中諮詢律師、法律諮詢台中免費諮詢等等台中諮詢律師相關服務!
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理陽律師事務所
遺產繼承服務專線TEL : (04)2247-6633
理陽律師事務所是您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的最佳選擇!您知道何謂「限定繼承」嗎?那您知道必須向法院「申報」被繼承人的財產及債務,若未向法院申報,仍可能有嚴重不利之影響嗎?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請找理陽律師事務所!
遺產繼承-如何製作遺囑?
一、自書遺囑,應由立遺囑人親自簽名;由立遺囑人親自書寫;不須見證人;不須公證人。
二、公證遺囑,原則公證人、見證人及遺囑人共同簽名,例外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按指印代之;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見證人二人以上;須公證人。
三、密封遺囑,應遺囑簽名、封縫處簽名;原則遺囑人自寫,例外非本人自寫,陳述繕寫人之姓名住所由公證人、遺囑人、見證人同行簽名;見證人二人以上;須公證人。
四、代筆遺囑,原則遺囑人同見證人全體簽名,例外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按指印代之;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使見證人中一人筆記宣讀講解,須經遺囑人認可;見證人數三人以上;不須公證人。
五、口授遺囑應遺囑人與見證人同行簽名;遺囑人口授由見證人一人將其意旨作成筆錄或將其口授遺囑內容錄音;見證人二人以上;不須公證人。
遺產繼承-拋棄繼承
一、被繼承人死亡證明書或除戶戶籍謄本。
二、要辦理拋棄繼承之人的印鑑證明、戶籍謄本。
三、繼承系統表。
四、拋棄繼承之書面。
五、向因拋棄而成為應繼承之人為通知之證明。
六、民事聲請狀。並向法院聲請備查。
理陽律師事務所提供車禍理賠台中諮詢律師、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債務更生台中諮詢律師、離婚諮詢台中諮詢律師、法律諮詢台中免費諮詢等等台中諮詢律師相關服務!
遺產繼承台中諮詢律師-理陽律師事務所
遺產繼承服務專線TEL : (04)2247-6633
車禍理賠七大處理原則
[ 2011/06/09 16:43 | by henry ]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今年農曆春節假期為期9天,民眾享受假期的同時,產險業者提醒,除做好行程規劃
外,保險安排及行前車輛安全檢查可都馬虎不得,
出門前應留意3大注意事項,
畢竟風險事故的發生是不放假的,
行前的充足準備,可避免因意外狀況發生而破壞休假情緒,
若不慎途中發生車禍意外,要記得7大處理原則。
開車出門勤檢查國泰產險汽車保險部經理孫騰敏就提醒車主,
在假期出門前應事先檢查使用車輛的安全性,
並提出3大注意事項:
第一、檢查機油、汽油及水是否充足,胎壓是否正常?電源是否良好?各種儀表是
否正常?
第二、檢查煞車、喇叭、轉向盤、燈光是否正常?如有不靈應即停止駕駛,予以調整。
第三、隨車攜帶行車執照、保險資料(例如強制證、保險公司服務電話)及有關證件。
七大原則處理車禍意外
如果駕駛途中不慎發生車禍意外,
國泰產險也提供7大處理原則,
包括:
第一、保持車禍現場完整,
但若是無人傷亡的車禍,可先完成車禍現場標示,並將車輛移開;
第二、撥打110報警處理,靜待員警到達處理,不要私下和解。
第三、若有傷者立即撥打119將傷患先行送醫;
第四、自行尋找現場證人、蒐證、照相,確保個人權益;
第五、陪同警員現場處理、量繪肇事現場圖、製作筆錄及要求雙方酒測;
第六、詳細確認肇事現場圖及筆錄正確,再行簽認;
第七、自事故日起5日內
透過保險公司服務人員、保險公司0800客服專線或網站辦理出險報備,
於假期後辦理理賠申請手續。
至於遇到汽車拋錨的情況,
多數車主會先想到使用信用卡所提供的免費道路救援服務來協助拖吊,
不過,
實際上今年度以來,因受到金融海嘯影響,
大多數的銀行紛紛縮減卡友權益,提高免費道路救援服務門檻,
因此,可能造成車主急需使用卻又無法立即獲得道路救援服務的尷尬情況。
車體損失險多附免費道路救援
富邦產險汽車保險商品部協理陳添壽表示,
一般道路救援拖吊費用1次開銷動輒上千元,如果拖吊較遠距離時,費用更是可觀,
其實目前有些投保車體損失險,
還有提供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除了提供每一次30公里免費道路拖吊服務外,
還再提供免費送水、送油、接電及開鎖服務。
不過,陳添壽也提醒,免費道路救援服務並非適用所有情況,
例如當車輛陷入沙地泥沼、凹處、水溝時,
必須派遣特殊吊掛機具特殊處理或是拖吊里程數超過基本公里數等情況,
所產生的相關費用則不屬於免費道路救援給付範圍,
因此,建議車主可投保「富邦道路救援費用保險」,
讓保險幫忙負擔相關費用,
以自用小客車為例,1年保費只要250元,
相較於每次動輒上千元道路救援拖吊費用,絕對是最經濟實惠的保障。
今年農曆春節假期為期9天,民眾享受假期的同時,產險業者提醒,除做好行程規劃
外,保險安排及行前車輛安全檢查可都馬虎不得,
出門前應留意3大注意事項,
畢竟風險事故的發生是不放假的,
行前的充足準備,可避免因意外狀況發生而破壞休假情緒,
若不慎途中發生車禍意外,要記得7大處理原則。
開車出門勤檢查國泰產險汽車保險部經理孫騰敏就提醒車主,
在假期出門前應事先檢查使用車輛的安全性,
並提出3大注意事項:
第一、檢查機油、汽油及水是否充足,胎壓是否正常?電源是否良好?各種儀表是
否正常?
第二、檢查煞車、喇叭、轉向盤、燈光是否正常?如有不靈應即停止駕駛,予以調整。
第三、隨車攜帶行車執照、保險資料(例如強制證、保險公司服務電話)及有關證件。
七大原則處理車禍意外
如果駕駛途中不慎發生車禍意外,
國泰產險也提供7大處理原則,
包括:
第一、保持車禍現場完整,
但若是無人傷亡的車禍,可先完成車禍現場標示,並將車輛移開;
第二、撥打110報警處理,靜待員警到達處理,不要私下和解。
第三、若有傷者立即撥打119將傷患先行送醫;
第四、自行尋找現場證人、蒐證、照相,確保個人權益;
第五、陪同警員現場處理、量繪肇事現場圖、製作筆錄及要求雙方酒測;
第六、詳細確認肇事現場圖及筆錄正確,再行簽認;
第七、自事故日起5日內
透過保險公司服務人員、保險公司0800客服專線或網站辦理出險報備,
於假期後辦理理賠申請手續。
至於遇到汽車拋錨的情況,
多數車主會先想到使用信用卡所提供的免費道路救援服務來協助拖吊,
不過,
實際上今年度以來,因受到金融海嘯影響,
大多數的銀行紛紛縮減卡友權益,提高免費道路救援服務門檻,
因此,可能造成車主急需使用卻又無法立即獲得道路救援服務的尷尬情況。
車體損失險多附免費道路救援
富邦產險汽車保險商品部協理陳添壽表示,
一般道路救援拖吊費用1次開銷動輒上千元,如果拖吊較遠距離時,費用更是可觀,
其實目前有些投保車體損失險,
還有提供免費道路救援服務,
除了提供每一次30公里免費道路拖吊服務外,
還再提供免費送水、送油、接電及開鎖服務。
不過,陳添壽也提醒,免費道路救援服務並非適用所有情況,
例如當車輛陷入沙地泥沼、凹處、水溝時,
必須派遣特殊吊掛機具特殊處理或是拖吊里程數超過基本公里數等情況,
所產生的相關費用則不屬於免費道路救援給付範圍,
因此,建議車主可投保「富邦道路救援費用保險」,
讓保險幫忙負擔相關費用,
以自用小客車為例,1年保費只要250元,
相較於每次動輒上千元道路救援拖吊費用,絕對是最經濟實惠的保障。